《千里江山》内画珐琅屏|穿越时空的碰撞

千言万语,说不尽《千里江山图》。

庄子曾说,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”。18岁的王希孟定是领略到了天地之大美,便以画笔为媒,展现这壮丽的千里江山。

陈丹青曾说:在《千里江山图》中,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,他不可能老。他正好十八岁,早一年,晚一年,都不会有《千里江山图》。唯有18岁,正好。”

动图封面

央视《国家宝藏》第一季第一期中,第一件与观众见面的国宝便是《千里江山图》。

动图封面
《千里江山图》为大青绿设色绢本,纵51.5厘米、横1191.5厘米,为宋代至长的画卷,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,是我国山水画美学巅峰之作。

王希孟创作《千里江山图》时,还不到18岁,也正因为是18岁,才有这样的雄心和魄力,青绿明艳、光华灿烂。

动图封面


在皇帝宋徽宗的亲自传授下,王希孟不到半年便绘成了这幅青绿山水巨作。

可这幅画也成为了这位天才美少年唯一的传世作品,那之后的王希孟就像用完了一生的力气,两年后就英年早逝,以后的青绿山水画无出其右。

但是这份无畏与热爱,不仅属于18岁的少年,已过耄耋之年的内画大师王习三同样拥有。

珍礼小编了解到,王习三说,我此生有三大愿望。一是创办一所教授内画的学校,二是出一本关于内画的书籍,三是创办一家内画博物馆。如今,王习三的这三个愿望都已经实现了。

1938年5月24日生于北京,1957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,拜著名内画艺人叶奉祺和叶晓峰为师,是祖传五代的“叶派”艺术的第一位外姓传人。

1977年调任衡水,创建特种工艺厂。在衡水生活的55年间,王习三培养了百余位名震海外的冀派内画艺术家,带动了四万人的内画艺术大军。

1979年出席“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和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”,并被轻工部授予工艺美术家的称号。在师承的基础上,不断吸取各派内画艺术之长,兼收并蓄其它姊妹艺术营养,勇于探索求新,首创如今被内画界广泛使用的“金属杆勾毛笔”,并开创“油彩内画技法”先河,被海外视为“当代最杰出的内画艺术大师”。

珍礼小编了解到,他与儿子王又三还将个人的千余件内画烟壶收藏分享给大众,希望通过内画烟壶的收藏和展览,能给世人展现这门艺术的发展脉络。他们共同撰写的《中国内画图典》成为内画艺术第一部权威性参考文献。

王习三父子创办了当时中国唯一一家内画烟壶博物馆。2003年2月,一座建筑面积1732平方米的专业鼻烟壶展览艺术馆建成了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展示内画艺术的博物馆。

珍礼小编了解到,《千里江山》内画珐琅屏是由景泰蓝泰斗巨匠刘永森、中国内画第一人王习三首次巅峰联袂,以皇家第一山水、帝王龙袍元素巅峰合璧,采用皇家绝技景泰蓝、内画工艺最高规格巅峰打造千里江山第一屏!

插屏两面为水晶内画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,王习三取《千里江山图》最精美、最难画山水亭桥部分,双面正看反画、完美衔接,分别再现国宝原作亭桥、平桥两岸山水风光、绝美景致。

900年前的少年穿越时空与近90岁的老人相遇,少年永远不会老去,老人也将永远年轻。

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相遇,让《千里江山》内画珐琅屏有了永不磨灭的生命力。